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资讯 >> 教育信息化:数字校园拒绝成空中楼阁

教育信息化:数字校园拒绝成空中楼阁
数字校园拒绝成空中楼阁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至少有两个标志:一是信息化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既可以大幅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又能培养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二是教育信息化管理已经作为一种日常行为或工作方式深入学校教育。

  根据这两条标准,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情况还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目前在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表面下还隐藏着众多的误区与发展瓶颈,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而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则成了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信息化产业推进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摒弃“重建设、轻应用”

  当前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往往只考虑硬件环境建设,而忽视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重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不关心如何使投入大量资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真正在教育中发挥作用,这样必然会导致投资的严重浪费。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表示:“如今,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虽然多年来高校在各个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大多数学校在应用方面还极为不足。“尤其是数字校园的应用软件,在功能、性能和服务等方面普遍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等对信息化的需求上尚有一定差距。”

  一位参会人士这样告诉记者:“有些地方实际投资时,软件与应用的预算少得可怜,南方某个城市去年教育信息化投资了1.5亿元,其中软件、应用、培训等费用,总共不到1000万元,投资比例是1:15,投了大量资金的项目,但投资效益并不明显。”

  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校园网络中,90%都处在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真正用得好的、能运用硬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估计不超过10%,大多数停留在探索的层面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演示工具而存在,对教育的影响却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缺乏对教育人士的信息化培训。

  软件和人才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教师们不懂软件,他们就不会去用。程建刚表示,教育软件是“基于数据和内容”的软件,是“三分软件、七分服务”,需要一线人员的深层次的支持。

  除了人才的缺乏,许多高校还存在着信息化建设部门条块划分和各自为政的现象。这就造成了许多部门或许多教育人员知识结构很杂,但是专业人士却没有。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教育信息化专家陈禹认为:“要真正把多年来建设的数字校园用起来,就需要改变小而全、什么都自己动手做的思路,要走社会化分工的道路。”具体表现在,教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的企业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全社会、行业内、学校内各个层次上,都形成更细致的、分工合作的新格局。

  不能过度依赖厂商

  然而,在这种学校和社会形成分工合作的新的格局下,厂商们自然也成了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所以,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很多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买硬件、买软件,然而,最终结果却是由于学校普遍缺乏高水平信息化实践人才,对软件公司的工程师依赖过度。

  除此之外,目前各个软件厂商提供的应用软件缺少互操作能力,无法共享信息和交换数据。各种应用软件把各自的数据锁在“数据坟墓”中,即使是同一个软件厂商提供的软件之间也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由此形成的数据重复录入、用户维护成本提高、生成报表费事费力、教育系统数据传递缺乏标准、先进技术得不到充分利用等一系列问题,令教育信息系统面临重重困境。

  所以,高额投资是买不来教育教学信息化良好的应用效果的。在对教育信息化反思中,一定要树立教育为本、信息技术服务教育的原则;在实践中,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领域,需要有合适的定位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与措施。

  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高校网络技术委员会主任陈俊良提出,牢牢盯住厂商的解决方案还远远不够。数字化校园的意义在于,它不是厂商的“解决方案”,它只是一个工具,制造这个工具不难,难的是寻找运行在这个工具上的数据,也就是教育信息资源的采集、利用和提供。

  厂商建设资源,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源,而非制作资源。并且由于其收集的资源与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不相符合,造成厂商收集资源的可用性比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不同厂商之间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使得不同资源产品出现内容雷同的滑稽局面。更为严重的是,版权意识的薄弱,严重打击了原创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造成当前教育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建“有用的”信息资源

  教育信息资源的匮乏严重地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在于——如何把全国各种优质资源整合起来,为广大中小学提供合适的、优质的、可重复使用的素材,避免各个学校或单位在资源建设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有用的”信息资源呢?

  有人认为信息资源是血液,需要不停地造血,保持血液的新鲜,向各个器官输送营养。而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陈俊良说:“我们同样需要鲜活的、易用而有效的信息资源。相对于这些资源本身,取得信息资源的技术则并不是那么重要。”

  数字化代替不了教师的教学,也代替不了科研,更代替不了学生的学习。它是要帮助老师、学生、领导取得有效的信息资源,帮助他们取得教学、科研的更好成绩。

教育管理软件定制:www.iwoak.com/one.aspx